开放课题申请指南(2016)


福建省化学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

开放课题申请指南

Ο一六年九月

    本重点实验室依托厦门大学,主要定位于化学生物学及相关学科的应用基础研究,对具有明确的前沿性、开拓性及广泛应用前景的研究课题,实验室设立基金, 提供资助, 同时本实验室欢迎自带课题、资金,利用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进行研究工作, 或进行科研合作。

根据本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和学科发展趋势,凡符合下列研究方向的课题,均可向本室提出申请,经学术委员会审查批准后立项。

    本实验室资助的研究课题或与本实验室合作研究的课题,其研究成果由本实验室和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共享。发表论文(论著)、申请专利、申报各类成果和奖励时,都应标注由“福建省化学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英文:The Key Laboratory for Chemical Biology of Fujian ProvinceXiamen University

开放课题资助,第一作者的单位署名应采用双署名(即本实验室列入署名)。

近期主要研究方向

(1)生命有机磷化学与生命起源

通过合成化学、生物质谱、计算化学、生物信息学、组合化学和高场多维多核核磁共振等手段,研究五配位磷化学,研究生理活性短肽、有机磷与核酸、蛋白、酶的相互作用,及前者对后者的切割或调控作用,可望揭示和调控生物大分子的功能及其化学实质,进而用于药物研发或生命起源。

(2)有机小分子合成与调控

以生理活性小分子的合成化学为切入点开展合成生物学研究。发展高效、适应于组合化学和多样性导向合成的不对称合成方法学,进而通过所合成的活性天然产物及结构改造的拟天然产物(化学小分子探针),研究其对所涉及生物大分子的调控作用,即合成生物学与化学遗传学,用于揭示蛋白质的功能,最终用于药物研发。

(3)天然活性物质与药物化学

以寻求开发新的药物为目的,采用计算机模拟方法进行基于受体结构信息的药物分子设计,采用不对称合成、手性分离等技术制备单一对映体的光学物质,将其进行生物模型下的生物活性评价和构效关系的研究。

研究活性天然产物的来源和功能。从植物细胞培养系、植物共生菌、植物与共生菌的共培养系、植物共生菌与植物病原菌的共培养系等非传统生物培养体系活性追踪分离具有抗癌或抗真菌、抗细菌等生理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对结构类型新颖的活性化合物开展生物合成和作用机制研究。通过研究植物化学成分对共生微生物次生代谢途径调控的影响,探索次生代谢产物在植物-微生物相互作用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研究结果可能对创新药物的发现以及探索植物-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协同进化机制有重要意义。

(4)生物信息学与药物设计

发展和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实验室技术,为化学生物学研究,尤其是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和药物筛选,提供技术平台与技术支持。开展分子诊断学新技术和新方法研究,注重开发先进的具有自主知识的多个层次的平台型技术,用于重大危害疾病的诊断和现有技术难以实施的疾病诊断,包括基因诊断、免疫诊断等。

(5)分子识别与疾病诊断

发展高灵敏、高通量的生物分析技术和方法,生物活性物质表征新原理、新方法,化学物质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和分子识别的分析技术,发展高通量的筛选技术,建立实时、动态的单细胞分子成像系统。开发这些生物分析技术在疾病诊断、检验检疫、环境检测及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本重点实验室强调课题内容的创新性,包括新思想、新见解、新发现和新方法,重视学科交叉和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与相互促进!欢迎申请本室开放课题的研究人员与我们共同努力,把我国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

 

 

 

                                                    福建省化学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2016年9月


实验室动态
  • 常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