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6月22日正式公布2017年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滚动支持名单,我校“杂环化学”和“谱学分析”两个团队名列其中(300万元,2018.01-2020.12)。这是化学化工学院在科研团队建设方面取得的又一新进展。
“杂环化学”创新团队于2012年获教育部批准建立,依托于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系有机化学研究所和福建省化学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是在长期的科研和教学过程中形成的团队。团队经过三年的建设,圆满地完成了各项任务、成效显著,于2016年6月8日以优秀的成绩通过验收。项目执行期间,承担各类项目70项;在Nat. Chem., JACS, ACIE, ACR等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标注论文近180篇。其中,封面封底文章12篇次,20余篇次被“Nature Chemistry”、“Nature China”、 “C&E News”、“Noteworthy Chemistry”等亮点评述。
该团队以杂环化学为主要研究方向,研究中所涉及的杂环种类丰富、齐全,不仅包含了传统的氧、氮、硫杂环,还包含硼、磷乃至过渡金属杂环。研究成果对杂环化学有了新的认识和发展。现成员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位、以及国家级青年拔尖人才和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各1位。
团队成员赵玉芬院士荣获2015年度有机磷化学领域国际阿布佐夫奖,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科学家。团队骨干分获国际有机化学基金会(IOCF)吉田奖和"Thieme Chemistry Journal Awardees"。2014年,该团队两位老师分别被Angew. Chem. Int. Ed.杂志“人物专访”栏目介绍。团队成员学术交流活跃,合作成果显著,一项联合攻关成果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两位成员参与的教学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创新团队有着明确的发展目标,将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发挥团队优势,进一步深入研究杂环化合物的合成、创制、性能和应用。力争建设有特色的国内一流、国际影响力高的“杂环化学”创新研究团队,争取将该团队建设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